方国洪:踏波逐浪的物理海洋学家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3-31浏览量:8893

17岁考入南开大学,21岁推翻世界潮汐学宗师杜德森的“海军部法”;40岁再推翻苏联海洋学家杜瓦宁的“杜瓦宁法”,被学界称为“不惧权威的少年郎”。这位多次挑战世界权威、制定潮流分析国家标准的科学家就是中国工程院温籍院士方国洪。

方国洪,籍贯温州瑞安,1939年12月25日生于温州瑞安莘塍一书香门庭,父亲是厦门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老师方德植。1951年毕业于浙江瑞安莘塍小学;1956年毕业于瑞安中学;1956年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方国洪自小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对自然科学表现出强烈兴趣,课余时间几乎沉浸在当时最前沿的科学刊物《趣味物理》和《趣味天文》中,每天尽琢磨着科技报国,为国家造原子弹。

方国洪读大学三年级时被“提前毕业”,调到中国科学院河北分院参与全国海洋普查,从此与海洋结缘,开始了踏波逐浪的科学人生。1960年,方国洪凭借一台手摇计算机和一本《海洋学常用手册》,创立了至今仍是国际标准的“准调和分潮方法”。该方法明显优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杜德森创立的潮汐分析法“海军部法”而被国际同行广泛采用。方国洪初露头角便成名成家,一举奠定了他在国际潮汐分析领域的地位。1970年,方国洪发现全日和半日分潮位相的强相关性,再提出并创新潮汐洋流永久预报新方法,其效率远高前苏联海洋学家杜瓦宁的预报方法10倍,让我国海洋全海区、多层次潮汐和洋流预报成为可能。同时,与他人合作完成20卷5000页的《中国近海潮流永久预报图表集》,实现了中国近海整海域的潮汐潮流区域预报,30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方国洪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和数值方法构建了中国近海更准确的潮汐潮流模型,研制成微机化的中国近海潮汐潮流区域预报系统。他还对潮汐潮流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含摩擦Taylor问题的通解;从理论上导出潮流垂直变化的基本规律;给出非线性摩擦的准确富氏展开式。在海洋环流动力学方面,1991年首次定量计算了台湾海峡和东海陆架海水流量,提出了台湾-对马-津轻流系及其驱动机制;1998年提出南海环流的流圈结构;2002年提出在南海存在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南海分支的设想,简称“南海贯穿流”。同时,他运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南海海域际交换与海气交换的关系,并得出结论认为,南海是一个热汇,每年从大气中吸收的热量值比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大80倍。

方国洪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与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主任。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科院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及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奖等多项重大奖励。主要著作有《农历潮汐表》《潮汐和潮流的分析和预报》


扫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版权所有 浙江温州科技馆 COPYRIGHTS© 2018(C) WZST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2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