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温州科技馆联合雁荡山博物馆成功开展温州市科普场馆联盟联合行动第二期《“色采”自然——从矿物到颜料》,雁荡山博物馆讲解员李连娣老师带领公众探索矿物与颜料之间的奇妙联系。
活动现场展示了多种矿物颜料样本,包括赭色、朱砂、雌黄、群青、石青、石绿、白云母等。李老师详细介绍了这些矿物颜料的自然成因、产地及特点,如赭色(赤铁矿Fe₂O₃)以其稳定性强、不易褪色的特性,在绘画和壁画中广泛应用;朱砂(辰砂、硫化汞HgS)因自然成因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呈现出鲜艳的红色,成为古代绘画的重要颜料。
活动特别设置了互动环节,老师邀请参与者共同探索古诗词中的色彩描述。通过引用经典诗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大家感受古人对色彩的敏锐观察和诗意表达。李老师还展示了矿物颜料在古代艺术中的应用实例,如秦彩绘跪射俑中使用的赭色和朱砂,以及游春图(隋代展子虔)、阙楼图和仪仗图(唐懿德太子墓)等绘画作品。这些实例充分展示了矿物颜料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