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民:地球深部探秘者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1-03-31浏览量:8941

从普通的地质工作人员到耀眼的中科院院士距离有多远?中科院温籍院士金振民的答案是:10年野外勘探的风餐露宿,加上30年对地质科研的不懈追求。他曾戏谑说,自己这“院士”头衔是用锤子叩地球40年才“叩”来的。

金振民,籍贯温州,1941年9月21日生于龙湾永中镇北桥头附近的一户普通人家,有兄弟姐妹9人,父亲是自学成才的当地名西医1948年就读永强小学;1953年考进梧田头陀寺的永嘉中学(后改名勤俭中学)。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立事。少年金振民爱读书也爱劳动,8岁那年就独自耕耘1亩菜园,为家庭生活分忧。中学离家遥远为了省下一毛钱一张的船票,六年读书生涯,他每个周末坚持翻越大罗山步行8个小时上下学,风雨无阻。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地质学院矿产二系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探专业。

金振民1965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北省第一地质大队担任普通技术员;1974年被调到武汉地质学校(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任教;1986年至2004年,曾8次赴美国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和明尼苏达大学地质系和地球物理系进修和从事国际科研合作。历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成员、国际地球物质物理和化学性质委员会委员、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现场指挥部副总地质师。现任教育部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委员会显微构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振民长期致力于上地幔动力学、岩石流变学和高温高压实验学研究,取得一系列突出学术成就。在上地幔熔融动力学超高压榴辉岩流变本构方程建立、中国东部地幔岩石超显微构造和橄榄石矿物流变学高温高压实验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使我国在该国际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也因此被《Nature》选为封面人物。针对青藏高原巨厚地壳形成机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中国开展地壳深熔作用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阐明了高喜马拉雅二云母花岗岩和下地壳麻粒岩成因。开展地幔成矿学实验研究,从高温高压实验角度证实西藏罗布沙和东部地区阿尔卑斯橄榄岩型铬铁矿形成的上地幔部分熔融观点。与德国Kiel大学H.Kern教授合作开展苏鲁—大别地区深部构造和岩石物理性质研究。直接参与中国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项目的国际论证工作,为该项目争取到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委员会专家组批准和在我国的成功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1978年至2011年间,金振民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等12个重大项目研究,承担了5个国际合作项目;先后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二等奖、湖北省教学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励;育人合作出版专著3部。




版权所有 浙江温州科技馆 COPYRIGHTS© 2018(C) WZST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2650号-1